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近30年来,他扎根罗浮山区教育,用爱与汗水带领学生一起寻找艺术之美,在点亮学生美好梦想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用实际行动对教师作出了完美诠释。他就是罗浮中学美术高级教师、梅州市工艺美术大师、2023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胜荣。
展现根雕艺术作品、讲解根雕制作技巧、阐述美的内涵、探寻美的路径……4月中旬,在罗浮中学的一个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师刘胜荣为学生带来了一堂根艺课。生动的讲解,丰富的联想,让学生们个个听得入神,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中。课后,刘胜荣老师又带领学生们来到自己的艺术工作室,现场指导学生如何化废为宝,把被人遗弃的树根制作成艺术品。用心的教育让学生们很感动,认为胜荣老师不仅多才多艺,而且爱生如子,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
我觉得胜荣老师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方面他教得好;第二方面他善于挖掘我们的特长,并且十分认真组织我们学习,使我们对美术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我觉得山区有这么好的老师,让我们感到很荣幸。】
刘胜荣老师是罗浮本地人,1975年出生,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对美术情有独钟。1994年,毕业于兴宁师范美术班的他,本可以在珠三角地区学校就业,但他却毅然回到家乡工作,登上罗浮中学的讲台。
坚守山区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自己是独子,父母身体不好,所以我必须挑重担;第二是因为想起自己以前求学经历,山区学校长期对艺术科忽视,艺术教育缺失。我念中小学的时候,美术课都是自习为主,偶尔上一下,都是非专业老师上,后来我考美术院校基本都是自学的。而自己每次上美术课,都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就会想到当年的自己,所以为了能改变以往的那种状况,我暗下决心扎根山区、扎根苏区老区,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是胜荣老师一直坚守的信条。近30年来,他服从学校安排,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由此,他担任班主任工作14年、语文教学8年、政治教学2年、美术教学18年。难得的是,他为了帮助热爱美术的学生实现梦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免费辅导美术生,资助美术生,先后培养了60多位优秀学子考上美术院校。由于他工作踏实,成绩突出,先后获得了罗浮镇“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及学校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方面他扎根山区,安教乐教;然后在其专业方面,有研究有创新,他创作的好多作品在省市县里面获奖,所带的学生很多考入美术院校,他在学科方面,能够带好学生,而且其本人有研究突破。】
不甘平庸,筑梦前行,是刘胜荣身上的一大特质。他认为,要想点亮学生艺术梦想,不仅要乐教善教,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于是,他结合自身的根艺特长,将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根艺及镶嵌工艺的创作中,并将其融入到校园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得到传承。近30年来,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只身一人深入到兴宁乃至邻近江西省寻乌县的山山水水,用一双艺术的眼睛探寻美的石头和奇特的树根,每当收获了好的石头或树根,他都会精雕细琢,经常废寝忘食,不出精品不罢休。
我28年来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创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想跨越自己;第二是为了传承。现在是信息时代,快节奏成了人们的常态,现代人大多心浮气躁,总想快速致富,尤其是年轻人,大部分已经无心从事难见效的传统工艺,因此传承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作为一名传统工艺创作者,我必须负起这个重任,把根书、镶嵌工艺、角艺很好地传承下去。】
皇天不负苦心人。近30年来,胜荣老师捡回来的有价值的石头及树根多达十多吨,制成的艺术品有500多件,还创建了梅州市刘胜荣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中,根书作品《同心抗疫》、镶嵌工艺及角梳工艺在梅州客家博物馆展出,根书《为人民服务》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评选中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等等。由于他成绩突出,先后获得梅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梅州市工匠人才、兴宁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23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殊荣。
对于未来计划,我有这样的想法。第一是计划编辑一套具有客家特点的传统工艺特色教材,用于山区美术教学;第二是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力挖掘美术苗子,免费辅导,培养更多的优秀美术人才;第三是尽最大努力管理、完善好罗浮中学及齐昌中学的创新工作室,起到真正的的带头引领作用;第四是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讴歌新时代;第五是培养更多的传统工艺爱好者,培养继承人。】
艺术梦,传承情。一路走来,刘胜荣以对教育的热忱、对艺术的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别样的风采,收获了人生价值,为罗浮中学这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学校增添了浓墨重彩。
罗浮中学自1939年办学以来,人才辈出,师资力量也不断增强,接下来的工作,以胜荣老师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为契机,为老师打造安教乐教的平台,为老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好的条件。】
刘胜荣老师的事迹告诉我们:有梦想才有远方,有奋斗才有成功。在新的征程上,需要每个追梦人努力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自兴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