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20年,为广大职工上交了一份温暖人心的答卷:共建立帮扶中心(帮扶站、点)710个、筹集送温暖慰问款20多亿元、帮扶资金6.47亿元,直接救助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和农民工达362.8万人次。送温暖和帮扶工作开创众多“首创”,形成“365天、天天送温暖”的帮扶机制,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及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为广东工会帮扶工作挥毫“积善为德”,书画现场泼墨挥毫历来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011年12月18日,隆冬日暖,艳阳高照。在广东省西北角的肇庆市广宁县,一场书画交流活动隆重举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是一次为困难职工筹集善款的书画义卖活动。原来,这个活动是当地工会联合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共同举办的。活动邀请了一大批有名的书法艺术家现场畅意泼墨,目的是推动“捐献一件作品、奉献一份爱心、帮扶一户特困职工”的工作有新进展。不过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也出现在现场,并与众多书法名家一同挥毫,写下“积善为德”四个大字。
领导如此重视送温暖和帮扶工作,极大地温暖了在场的困难职工,也极大地鼓舞了广东负责送温暖、帮扶工作的工会干部。
事实上,在广东,哪怕再平常的日子,邓维龙等省领导或者是工会的其他领导出现在送温暖帮扶一线现场,早已是一种常态。
据统计,广东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20年、困难职工帮扶工作10年以来,全省参加走访慰问困难职工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会干部达62.5万人次。
也许有人会问: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还需要扶贫帮扶、还需要送温暖吗?
应当承认,广东省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累累硕果,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第一,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上了一个大台阶,得到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但即便是泱泱大省,仍有相当一部分的职工因为各种原因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也有部分为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劳动模范由于年老或者生病的原因导致贫困,另外在3000万的农民工中,有很多人面临职工医疗、住房、子女读书、就业、接受继续教育等困难。因此,广东坚持把送温暖和帮扶活动作为各级工会的重点和中心工作之一,本着急职工之所急、帮职工之所需、解职工之所难的宗旨,进一步拓展送温暖范围、丰富送温暖的内涵,从过去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送温暖转变为“365天、天天送温暖”。广东各级工会通过创新载体、延伸触角、丰富形式、拓宽渠道,扩大救助覆盖面。
“金秋助学”:工会通过出资资助和动员社会力量挂钩帮扶等形式,重点帮助非义务教育阶段品学兼优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学。“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工会累计筹集和发放助学资金1.2亿元,资助4.25万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升学或上大学;
“送培训、送岗位”:工会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训以及推荐就业。三年来,仅仅广东肇庆市总就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9223人,职业介绍22898人,实现再就业10653人;
“解困济难”:例如广州市总1995年1月在全国率先成立广州市职工济难基金会,以后增加“女工安康”等,推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起到了“有病人帮我,无病我帮人”的互助互济作用;
……
广东不但为本省基层职工送去温暖,当其他省份遇到困难的时候,广东工会领导也立刻伸出爱心之手。汶川地震发生后,广东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在全国各省的工会之中第一个带队,冒着余震的危险赶到四川,出现在汶川灾区现场,给当地工会和遇难职工家属带来了100万元捐款。
广东工会的送温暖和帮扶工作得到全总领导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全总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都和广东工会组织的送温暖慰问团一起,深入工矿企业、职工群众中送温暖。
广东工会在帮扶工作中推出的“圆梦计划”、“有困难找工会”等发展成时代的共同价值观和社会可分享的珍贵精神财富。
正是因为有困难职工的需要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广东各级工会的送温暖和帮扶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如星星之火一般,在广东各地形成燎原之势。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是发达地方还是山区城市,各地工会都形成一种共识,创造出许多新鲜的做法,有的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机制,更有的发展成时代的共同价值观和社会可分享的珍贵精神财富。
今天,农民工“圆梦计划”大家也许都耳熟能详了。当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去年12月中旬举行“圆梦计划”万名新生代农民工入学典礼的时候,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但谁又能想到呢?最先开始“圆梦计划”的是广东工会!
早在2008年5月,深圳市总工会率先启动首届“圆梦计划”教育帮扶活动,8月,104名优秀农民工被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四川大学等三所高校录取。四年来,深圳市总“圆梦计划”帮助912名优秀农民工圆大学梦,3000名农民工圆职业技能梦,900名农民工圆业余中专梦,举办公益性素质教育讲座2000多场,累计教育和培训农民工超过20万人次,教育帮扶的经费投入超过1000万元。
无独有偶,“有困难找工会”早已成为全国各级工会公认的口号,而最开始提出这个口号的也是广东工会。1996年,国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茂名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投产期间,茂石化公司工会适时提出“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和承诺,动员全体工会干部为夜以继日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促进乙烯工程按时优质完成和装置一次投产成功。自那以来,“职工有困难找工会”从茂名石化走向茂名市,再从茂名市走向广东全省,再从广东全省走向全国,并完善为“职工(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在职工和农民工心目中,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个雪中送炭的24小时服务热线。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这家大企业的帮扶工作在党委书记丘仲宜的大力支持下,又有新的发展,更加精致的每月一主题的帮扶活动又从这里悄然走向全省。
广东帮扶工作在全国首创还有许多,例如佛山市总的工伤探视帮扶制度,梅州蕉岭创造的将送温暖和帮扶工作上升到党政工作层面的“大帮扶”经验等,最值得关注的是送温暖回访督办。
几年来,省总和有关各级工会回访督办落实省领导在送温暖活动中的指示和交办事项70多件,内容涉及职工医疗、住房、子女读书、就业等各个方面,推动出台一系列帮扶困难劳模和困难职工的政策措施,帮助解决了一些职工和劳模家庭的特殊困难。近几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15次批示肯定,全总更是给予充分肯定。在2006年全国工会送温暖活动启动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工会送温暖回访督办工作,被全总作为向新闻媒体推介的送温暖活动三大亮点之一。
一位困难职工要用家里还在生蛋的母鸡感谢工会领导的慰问;
一位退休老工人竟然拿出一万元要工会主席救助更加困难的职工;
对于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困难劳模来说,工会的帮扶和送温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07年,李秋玲收到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家中由于父母皆因伤病需长期服药早已欠债累累,无法支付高昂学费。正当一家子为了学费一筹莫展时,潮州市总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向秋玲伸出了援手。在“金秋助学”的帮助下,李秋玲顺利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业,现已走进社会,踏上人生的另一旅途。
2009年,农民工赵月情在工作中不幸从高处坠下头部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妻子张红莲先后多次与企业协商赔付事宜,均遭企业拒绝。闻讯后,佛山市、区、镇三级工会先后三次给张红莲一家寄出7000元救助金,市总工会出资聘请工会特约律师全权代理赵家的申诉索赔。在工会的努力下,张红莲获25万元赔偿金。
现年58岁的张润成于1994年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后他所在的机械厂被兼并,他按政策一次性买断工龄,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加上妻子早已病退在家,女儿还在读大学,他的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惠州市总工会获悉其情况后不仅送上慰问金、慰问品,助其解决社医保问题,还帮助他的女儿联系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广东省总分管帮扶和送温暖工作的王丽华副主席介绍,广东省实施送温暖工程20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共筹集送温暖慰问款20多亿元,以多种形式为400多万户次困难职工、劳动模范、离退休职工家庭和农民工送去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走访困难企业6万多户,直接救助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和农民工达362.8万人次。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筹集帮扶资金6.47亿元,累计帮扶服务困难职工和农民工216.9万人次。
广东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帮扶网络由市、县向镇(街道)、企业和社区延伸,初步形成市、县、镇、村、企业五级帮扶工作网络。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共建立帮扶中心(帮扶站、点)710个,其中市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1个,县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144个,初步形成了市、县、镇、村、企业五级帮扶网络。
古人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广东工会竭尽所能进行送温暖和帮扶工作,尽量做到有困难职工的地方就有广东工会的帮扶,为许许多多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困难劳模送去帮助,在他们心里播下温暖的种子,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肯定。人们都打心里非常感谢这样的活动,有的群众送来锦旗,有的写信感谢工会,最令人感动的是,韶关的一位困难职工,家境十分贫寒,但希望向工会表达谢意,竟然要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只还在生蛋的老母鸡,送给负责送温暖和帮扶工作的工会干部;广州市一位退休老职工尽管家徒四壁,但竟然拿出一万元到市总工会,请陈伟光主席帮忙救助更加困难的职工。
广东,温暖在传递;工会,爱心在接力。